從財政補貼上看,2013-2015年,中央財政對已核準項目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繼續給予補貼,但補貼標準逐年下降:2013年300元/噸、2014年200元/噸、2015年100元/噸,至2016年不再補貼。以木薯等為原料的非糧乙醇補貼標準為750元/噸。二代燃料乙醇的補貼標準連帶下滑:2012-2014年間補貼標為800元/噸;2015-2016年下調為600元/噸。從增值稅上來看,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用于調配車用乙醇汽油的變性燃料乙醇,原來實行增值稅全額返還政策,自2011年10月起退稅比例逐年降低。201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退稅比例為80%,2012年退稅比例為60%,2013年退稅比例為40%,2014年退稅比例為20%,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從消費稅上來看,自2011年10月1日起,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用于調配車用乙醇汽油的變性燃料乙醇逐漸恢復征收消費稅,稅率為5%。其中201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減按1%征收,2012年減按2%征收,2013年減按3%征收,2014年減按4%征收,自2015年1月1日起,按5%全額征收。
中國燃料乙醇產業當前政策及背景
2017年9月13日,《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推廣方案》)發布,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國范圍將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在此之前,我國共有11個省份使用乙醇汽油。其中,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安徽和廣西6個省份為“全封閉式”推廣,原則上6省份內所有加油站全部提供乙醇汽油,不得混雜普通汽油;而江蘇、湖北、河北、山東和廣東5個省份則是“半封閉式”推廣,有些區域的加油站同時提供普通汽油和乙醇汽油。2018年6月12日,天津宣布于8月底前推廣車用乙醇汽油,成為中國計劃封閉推廣乙醇汽油以來,對乙醇汽油推廣時間予以明確的首個城市。2018年8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總體布局:堅持控制總量、有限定點、公平準入,適量利用酒精閑置產能,適度布局糧食燃料乙醇生產,加快建設木薯燃料乙醇項目,開展秸稈、鋼鐵工業尾氣等制燃料乙醇產業化示范。會議決定有序擴大車用乙醇汽油的推廣使用,除黑龍江、吉林、遼寧等11個試點省份外,進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個省份推廣。
乙醇汽油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屆時燃料乙醇供給能力是否可以滿足添加所需是個需要關注的問題。2018年,我國汽油表觀消費量約為1.39億噸,若按照10%的燃料乙醇添加比例,未來一旦在全國逐步實現封閉使用乙醇汽油,理論上燃料乙醇消費量1400萬噸。而2018年國內燃料乙醇產量僅為314萬噸左右,燃料乙醇供給量尚存在千萬噸缺口。國內乙醇市場空間巨大。